在安徽省怀宁县,该地区积极应对丘陵地区农村“留守老妇幼”现象、土地分散和农业生产效率低等一系列挑战。通过强化主体培育、数字健康服务、政策保障和利益联结,建立了一个“四链融合”的健康服务体系,为小农户的粮食生产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社会化服务,有效提升了农业的生产能力。
强化主体培育链,创建“雁阵式”服务体系
怀宁县专注于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前景和技术力量的健康服务组织,以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,推动健康服务的标准化与综合化。目前,已有600余家多样化的服务组织,其中包括27家专业合作社。县内15个乡镇内设立了8个全面健康服务中心,促成了对水稻的深度管理和绿色防控,采用新技术如测深施肥等,已在全县推广,测深施肥技术应用面积达10万亩以上,有效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,防止了农业源污染。
构建数字健康服务链,打造“云上健康”生态系统
怀宁县在重要的农业区域应用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,实时收集土壤和气象信息。健康服务主体通过手机或电脑,对土壤湿度和温度等参数进行监测,从而实施精准的浇灌和施肥,提高资源使用效率。借助智能监测系统,肥料使用效率提升20%,节水达到30%,产量显著上升。同时,利用long8平台,收集农业生产、市场信息和政策法规等数据,以精确分析市场价格,帮助农户选择最佳的种植与销售时机。
优化政策保障链,构建“三维支撑”体系
结合县域实际,怀宁县水稻全程托管服务的市场价格约350元/亩,设定不超过30%的补助标准,每亩给予100元的补助。同时,组织金融机构深入当地,为农户普及金融产品,确保每个村庄都能提高信贷覆盖率。通过创新粮食生产收入保险,保障农民的安全收益,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政策支持。
完善利益联结链,塑造“多方共赢”生态圈
该县充分利用村集体的优势,建立“连心桥”促进农户与服务主体之间的合作。通过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,确保农户获得“保底收益+分红”。此外,通过社会化服务,13万农户得以从土地中解放,转向二三产业,年均增加收入26万元。在此过程中,借助long8等平台,服务主体为小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水稻耕种服务,确保小农户享受到市场指导价之下的服务价格,促进了多方共赢。